作为乡村地区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很多地方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推动区域乡村振兴。但在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大背景下,田园综合体所在的乡村地区规划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上位规划依据缺失,区域整体发展方向仍不明确。因此,有必要结合实用性村庄规划,对田园综合体规划的内涵特质及编制难点和要点进行深入分析。
一、田园综合体规划编制的难点
层级定位的确定。按照概念界定,作为一种新的乡村地区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一般位于城市开发边界外“非集建区”的规划空白地带。因此,田园综合体规划的上位规划基础先天薄弱。如何确定规划的层级定位并指导下一步规划构建,是田园综合体规划考虑的首要问题。
内容体系的构建。田园综合体规划,一方面应融合各种资源要素,引导区域生产、生活、生态得以同步改善;另一方面,也是指导具体建设项目的依据。目前,田园综合体所在的乡村地区,各类规划覆盖较少,区域总体定位、空间发展均不明晰,要充分考虑田园综合体规划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法定化路径的明确。因位于城市开发边界外“非集建区”,田园综合体规划的编制应充分考虑规划的层级定位,将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明确审批路径,发挥规划管控及引导作用。
二、田园综合体规划的编制要点
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明确规划编制的层级定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尚不健全的区域,可结合近期建设需求,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编制田园综合体实施规划,将其归属于乡(镇)规划下的详细规划。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可将田园综合体规划定位于实用性村庄规划,作为城镇开发边界外的管控抓手和规划依据,解决现实乡村发展的迫切性问题,指导近期项目建设。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借助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将田园综合体规划融入空间规划的顶层设计中。在乡(镇)规划层面,结合乡镇行政范围,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位,划定多个田园功能单元,在详细规划层面,编制乡镇级田园功能单元规划,指导单元内的田园综合体建设。
匹配实用型村庄规划,建立全覆盖的内容体系。结合生态、生活、生产融合发展理念,田园综合体规划应从生态保护、产业格局、用地布局、居民点分布、风貌体系、交通体系、发展时序等多方面构建内容体系,全面引导区域发展。一是立足生态保护,明确生态底线。在严守“三条控制线”的基础上,坚持绿色发展,通过严控区域建设容量、设定产业准入,开展生态修复及生态化建设,从源头杜绝生态环境污染。二是依托当地资源,确定产业发展格局。充分整合当地资源,引导区域业态发展,明确区域整体功能结构。从功能布局合理性及产业发展战略角度,做足“农业+”文章,综合农业产业、休闲聚集、生活居住、文化景观、综合服务等功能,细化功能分区,引入适合区域发展的产业业态,进行空间落位。三是固化发展空间,确定用地布局及建设管控。结合区域整体定位、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及产业发展、人口增长趋势等内容,明确田园综合体发展的空间载体,实现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规划的充分融合,保障产业发展的土地供应。四是明确村庄布点与建设风貌体系。分析影响村庄居民点布局的城镇带动、交通条件、地形地貌、历史价值、村民意愿等要素,确定保留型、发展型、拆并型等不同类型的村落居民点布局模式。同时,通过提炼村庄现有建筑风格与建筑元素,结合整体空间风貌,提出村庄建设风貌引导,形成村庄建筑建造图册,作为引导村民自行改造的参考标准。五是构建田园综合体的特色景观体系。对区域内的本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与梳理,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人文和建筑景观。六是构建区域发展的交通支撑体系。提出匹配区域发展定位和规模的综合交通体系、绿色交通体系及特色交通体系,明确近期应优先实施的重大战略性交通工程。七是提出建设时序和运营模式的建议。安排近、中、远期的建设项目库,在政策支持、管理和运营模式等方面给予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农民和企业三者的主体作用,形成规划项目建设合力。
明确规划审批的法定化路径。将田园综合体规划作为乡镇级详细规划,按照“提交申请—规划报审—规划公示—规划报批”的程序,报上一级政府审批,明确规划审批的法定化路径,指导具体项目实施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