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清醒的头脑,是指“面对激烈竞争的酒店设计市场和较高的设计要求,酒店设计人员要有理性的分析能力,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如果说品位是提高感觉的感性要素的话,那么“保持清醒的头脑”,“用头脑进行设计”则是非常理智的理性要素,这也正是设计师与艺术家的不同之处。艺术家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感情来表现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强调自己的个性,而设计师就不能那样浪漫,必须冷静地分析市场,研究自己的目标消赞群,分析消费心理和人们的价值取向。设计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并时接受这些因素的制约。可见,作为设计师,光有艺术家一样的品位和感觉是不够的,还应具备企业家一样的理性的头脑。
许多酒店设计师往往把“独创性”理解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还有人把“独创性”与“前卫性”划等号。其实,设计上的独创性是指在某一历史阶段,被目标消费群接受的,区别于同类建筑空间的富有新鲜感和时代感的因素。从组成这个设计的因素上看,其色彩、造型并不见得前所未有,其使用的材料。出并非都是新问世的高科技产品,其制作方式也不见得都是前无古人的发明创造,只是把大家都普遍使用的设计因素以自己的方式巧妙组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设计感觉。这种感觉是当时的同类建筑空间所不具备的,而这种感觉回应了当时的目标消费群的追求,产生强烈的共鸣。
酒店设计是个由于人的创造而诞生的行业,而人是社会中的一个小个体,要完成一个好的设计,离不开与这个社会中的其他的设计师或业丰或其他相关人员的合作。设计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一个大企业中,设计师往往不止一位,有总设计师、首席设计师、设计师和助理设计师等几个层次,这些设计师各自负责一部分工作任务,经常是一个或两个设计师负责一个方案的总体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之间必须是一种良好的协作和合作关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而不能相互瞧不起、相互拆台、勾心斗角。不能与人合作的设计师,在哪个单位也干不长,经常“跳槽”者,恐怕其中必有此类。企业内部的设计师之间是如此,企业之间的设计师也应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设计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是设计师成长的基本环节之一,这也是目前中国室内设计学会时常召开一些年会和开设设计论坛和沙龙的原因。
从上面提出的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可以看出,要培养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就要从我们的专业教育和学习过程说起。设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不健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所受教育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酒店设计教育的发展历史还较短,总归有一些尚待完善的地方。
总体而言,现在酒店设计教学中专业设置和专业覆盖面较窄,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不够;知识老化,内容陈旧,设计内容与实际脱节,专业与基础脱节;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以传授技能为主的师傅带徒弟式,缺乏启发式,缺乏对话研讨,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资源贫乏,专业缺乏,计算机及现代多媒体设备不足,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科研的需要。